稻田养鱼 增产增收 效益显著
荣县长山镇五通村位于我县西北路,镇南部,距县城
一、养鱼田设施建设
养鱼要选择水源方便,能排能灌,通风向阳的田块,养鱼田四周要加高加固,田埂高度1米左右,用石料或砖即可,田正中开挖鱼坑,面积占田面积10%、深为1—1.5米鱼坑,开四条主沟与鱼坑相连,并设置鱼栅。
二、水稻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如川香优、宜香优等组合,亩用种1-1.25公斤。育秧采用旱育秧技术,育秧前1个月将苗床整平,亩施农家肥4000斤。播种时按厢面1.5米,厢沟0.5米开好厢,用清水将苗床灌透(以厢面见水为准),播种前要将种子晒1―2天,泡种1-2天,将种水分溺干,每公斤种子拌旱育保姆350-500克,拌和均后立即播种,每平方米播种0.3-0.5斤种子,播种后盖细泥沙,以不现谷为标准。用喷雾器将泥沙喷湿,然后搭架盖模,模四周要密封。待叶片长到2.5-3叶时,炼苗2-4天揭模,叶片达3.5-4叶时可移栽。
三、水稻栽插及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栽插前,施足底肥,亩用40%以上含量NPK复合肥25-35公斤,要开好宽厢,按厢沟40cm,厢面120cm,厢面栽4行秧苗,退窝35cm,每窝栽三角形3苗(苗距5—6cm)。栽秧前3天,用75%三环唑喷苗,预防稻瘟病发生。后期根椐苗情可酌情施用穗肥,可实行连续多年免耕栽培,稻田尽量不施用农药,鱼可以吃虫吃草。水稻收后可蓄留再生苗供鱼吃。
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 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养殖鱼类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鲫、鲢、鳙、鲮等鱼。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7~10天为宜,每亩可养殖鱼种 1000尾左右。稻田养鱼后应保持较高水层,关键是防止大雨时逃鱼。 此外,在施用化肥、 农药和烤田、耘草时,应充分考虑到鱼类生长的要求,可分片间隔施放,以免影响鱼类生长。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认为稻田养鱼应以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鲤和尼罗罗非鱼等。
稻田养草鱼的优越性超过养其他鱼,但管理得不好,会造成草鱼吃掉稻苗,影响水稻产量。为了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又使草鱼长得好,达到稻鱼双丰收的目的,必须在放养技术上注意以下几点:
1、要给草鱼一定的水体活动空间养鱼的田间工程必须达到标准,决不能搞平板式的放养。集鱼沟、坑应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坑深1-1.5m,沟宽X沟深为0.3m×0.4m,沟坑联通,便于鱼的活动,来去自由,不得受阻。晒田时,也要保证沟、坑里的水常注常新常满。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随着稻苗的生长,逐步加深水位,保持足够的养鱼水量。水量不够,鱼的产量就会受影响。
2、搞好集鱼坑周围的拦鱼设备,水稻前期,因秧苗嫩弱正是草鱼喜吃的好饲料。所以在放养的前期,应将大规格的草鱼种控制在集鱼坑内,用竹条、柳条、木棍儿或铁丝网、纱窗等,在鱼坑的周围制成拦鱼栅,拦鱼栅的缝宽或孔隙以草鱼种不能进入稻田为准,其他小规格(3.3cm以内)鱼种可以自由进出。拦鱼栅要牢固,高出水面40cm左右。
待水稻稻叶挺直远离水面后,稻秧就不如青饲料嫩,草鱼只要吃饱就不会跳高去吃稻苗了。这时就要及时将集鱼坑周围的拦鱼设备拆掉,让鱼能够到田中活动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