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双古镇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工作总结
为了充分发挥土地效益,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于年初在宋家塘村一组建立一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以带动全镇运用新技术和新品种,创高产、增效益,降低成本,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为抓好示范带动,搞好基地建设,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年初制定方案、组建机构,落实人员并及时展开工作,年内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具体负责技术把关,深入田间地头,围绕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目标,创建高产田,带动全镇农民科学种田,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取最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基地水稻亩产比上年提高112公斤,人平比上年增加165公斤稻谷,取得了较好效果,达到了高产创建目的。
一、基地基本情况
基地建立在宋家塘村一组,该组有农户60户,人口217人,耕地面积265亩,其中田213亩。该组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田块规则沿河分布,阳光充足,水源方便,十分适合水稻生产。根据当地的条件结合示范基地的需要,在该组选取了田块集中连片的农户52户,田面积200亩,做为示范基地。该基地涉及人口190人,劳动力132个。通过试验示范辐射带动全镇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二、具体措施
为了切实搞好基地建设,带动全镇农民科学种田,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推广组认真分析研究,因地制宜的制订一套完整的工作措施:
(一)组织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了双古镇水稻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刘翠君担任,副组长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朱德义担任,成员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组成。组建技术攻关小组,由农艺师徐录康、曾荣洪、谢伯华三人组成,由徐录康担任组长,负责具体工作实施。
2.选好基地示范户。根据耕地分布情况,选择相信科学和有示范带动能力的农户为示范户,做到田块连成一片,便于技术操作,利于长期开展工作。
3.签订责任合同书。为便于工作的顺利进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与农户签订了《双古镇水稻高产创建示范责任书》,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制定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总体实施方案。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二)技术措施
1、主推品种:选用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Q优108、宜香优1号为主。
2、主推技术:推广以防治稻瘟病为主的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推广水稻旱育保姆育秧技术、带药移栽技术、抛秧技术或强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三、具体实施方案
1、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注重探索行之有效的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的服务方式,开展技术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现场会的方式进行。二月底开始对基地农户进行宣传动员,展开培训工作,共发放技术资料800余份,组织现场观摩两次,集中培训三次,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
2、强化技术指导:由技术小组在水稻生产中,对种子处理、播种、移栽及大田生长各阶段的技术进行统一集中现场指导,召开现场会3次。
3、规范化栽培:镇农业中心技术人员对示范片统一实行规范化的强化栽培现场指导,即:小苖移栽,规格为:40×
4、注重病虫综合防治:
⑴、在移栽前2-3天,四月二十五日开始,技术人员现场督促喷施75%金卓750倍液带药移栽,把好稻瘟病防治第二关(种子消毒为第一关,在育秧时已做此项工作);在水稻破口期,用75%金卓40克兑水45-60公斤喷雾防、治颈瘟,把好第三关。
⑵、落实好叶瘟监控点,观察叶瘟发生情况 。在基地中选有三块田作为监测,制定适时的防治方案;
⑶、根据植保信息防治好水稻二化螟一、二代;技术组成员在基地设立了监测点三处,根据县农业局提供的信息结合当地实际,及时防治病,本年基地无大的病虫灾害发生,确保了高产创建的实现。
⑷、加强了纹枯病、稻飞虱、稻曲病等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宣传、监控与防治,为确保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⑸、采取化学除草,降低劳动成本,减少杂草与水稻的争肥争光作用,最大程度的提高水稻产量。
5、配方施肥:基地水稻生产统一使用水稻配方肥料,按照土壤养分结构和水稻需肥规律,中等肥力田块亩用测土配方肥(含量28%)25-40公斤,硫酸锌1公斤,硫酸钾5-10公斤,一次性做底肥施用,返青后视苖情酌施用尿素5-10公斤提苗。镇技术员采取分户包干的形式,深入田间指导农户合理施肥,确保了水稻生长需要,从而达到了增产目的。
通过对以上技术措施的实施,该示范片本年没受到大的自然灾害,通过测产,我镇今年水稻高产示范片基地亩产量达到654公斤,比上年亩增112公斤,合计总增加粮食产量22.4吨,人均增加粮食165公斤;示范带动周边村组6500亩,亩增产
五、存在问题
多年以来,由于体制的原因,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在默默无闻地为农业奉献着,农业科技人员是凭借对本职业的热爱、凭借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在辛勤工作,毕竟力不从心:
1、农业技术人员由于肩负的工作太多,只能在基地这个小范围内凭对本质工作的热情进行高产创建,没精力在全镇范围推开,有些遗憾;
2、农业推广经费不足,或者说严重不足,限制了高产创建的全面展开;
3、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太低,还不足公务员一月的阳光津贴,加之无实验经费及差旅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