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荣县农业科教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农业新闻
  • 通知广告
  • 农业项目
  • 农业推广
  • 农民培训
  • 经营管理
  • 农业法律
农业推广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您当前位置:荣县农业科教网 >> 农业推广 >> 科教 >> 文章 >> 稻菜轮作是提高土地产出率技术要点

稻菜轮作是提高土地产出率技术要点

作者:丁超时间:2016年05月1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摘要】: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确保蔬菜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随着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水稻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效益降低,土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长年种植蔬菜,特别是大棚蔬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薄膜,土壤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蔬菜质量安全难以保证。本文结合本地近30年来稻菜轮作经验,总结出稻菜轮作对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稻菜轮作;提高;土地;产出

蔬菜长期连作,加大了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等的使用量,恶化了土壤生态环境,加大了土壤板结、富营养化和非均衡化,使土传病害和有毒有害物质积累加重,降低蔬菜产量与质量,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且夏闲田不断增加,土地产出率不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稻菜轮作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农民心中是“稻谷饱肚子,蔬菜赚票子”两不误的事情。在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的地块,采取轮作方式,既保障水稻产量,又保障蔬菜质量,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

1 轮作方式

稻蔬轮作主要有3种方式。第1种是水稻与蔬菜间作,每隔1年种植1季水稻,每年种植2-3季蔬菜,这种方式水稻产量相对低些,蔬菜产量较高,农民收入更多,但土壤恶化严重。第2种是稻菜分季轮作,每年都种植1季晚水稻,1季蔬菜。第3种也是稻菜分季轮作,每年种植1季水稻,1-2季蔬菜进行交替更换种植。后2种模式水稻产量更高,蔬菜产量略低,但土壤质地更能得到保护和持续利用。选择哪种方式应综合分析而定。

2 轮作条件

2.1水源充足和水质好

蔬菜收获后,要及时对田块进行翻耕,下水插秧,通过自然雨水解决水稻栽植是不现实的,一旦遇干旱,栽插就会推迟或难以进行,不仅影响本季水稻产量,同时会影响水稻收获后的蔬菜种植。水稻收获后,需将田块中的水放走,待田块干燥后方能栽蔬菜苗。蔬菜生产中,也需要水源灌溉,而且所需水质还需达到一定质量要求。一般发展稻菜轮作要选择在江河边或有一定贮水量的水库下游,以保证有及时充足且未受污染的水资源供给。

2.2排灌设施齐全。

一方面在需水时,浇灌要有水渠,渠网要到每个田块,中间尽可能不采用二次提灌,最好是在河道或水库下游,实现放水灌溉,尽量减少灌溉成本。另一方面,需放水收旱、下大雨和连续下雨时,要有健全的排水网道,保证水能及时排走。

2.3交通方便

稻菜轮作农产品产量大,水稻亩产平均在7.5t/ hm²,蔬菜产量全年可达90-225 t/ hm²;同时,生产所需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物资,这些全靠人工搬运不现实,若交通不便,农民很难实现良好效益,也不可能行成规模经营。

2.4地势平坦

稻菜轮作应在平原地区发展,交通和排灌渠建设成本更低,搬运物资劳动强度相对较小,总体生产效益会更高。

2.5蔬菜大棚建设要合理

蔬菜大棚骨架要坚固,进出口要宽,以利于农机具进出,从而降低劳动强度,增加效益。

3 轮作技术

3.1选择适宜的轮作生产方式

一般选择每年种植1季水稻,1季蔬菜,蔬菜以茄果类、瓜类为主。

3.2安排好茬口

水稻宜选择晚熟品种,生育期在160d以内,育苗在非稻菜轮作地块进行,秧苗在4.5叶龄以上时,于6月中下旬蔬菜收获后移栽,10月中下旬收割后立即翻耕,待定植蔬菜。

3.3做好肥水供给

定期对土壤进行肥力测定,及时掌握土质情况进行配方施肥,力争以有机肥为主。根据水稻和蔬菜对肥料需求不一样,可在水稻生产期施用极少氮肥,不施磷钾肥,利用水稻消耗前茬蔬菜多余的磷钾肥,达到土壤养分平衡目的。水源供给上要做好贮水准备。要经常清除排灌渠内杂物,确保需水时可以随时灌溉到位,雨季或水稻收获前后放水收旱时及时将水排走。在水稻收获放水后及时晒干田块,保证下季工作正常开展。

3.4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主推绿色防控,利用防虫网、杀虫灯、色诱剂等防控措施,少施或不施化学农药,保证水稻、蔬菜质量安全。

4 稻菜轮作主要作用

4.1增加复种指数,提高资源利用

稻菜轮作改变了以往田块只种1季水稻或蔬菜的局面,提高了复种指数,同时充分利用了阳光、雨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4.2推进粮经复合种植,解决稻菜争地

发展稻菜轮作生产既能解决稻菜争地问题,又可为政府争创产粮大县、蔬菜产业强县地位提供强力支撑。

4.3推进连片生产,提高规模经营

稻菜轮作可大大提高土地产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十分看好的生产经营模式,只要条件具备,可连片大面积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吸引经销商到点采购或集中外运出售,提高效益。

4.4推进标准生产,保障产品质量

稻菜轮作基本上是成片规模生产经营,经营者为自身利益考虑,基本上都实现了良种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等标准化生产。为提高品质,打造品牌,经营者都十分重视投入品质量,也便于监管部门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4.5解决地力下降,推进持续发展

一方面,有关资料指出水稻生产根瘤菌可固氮135-225 t/ hm²,且大部分分布在0-30㎝的耕作层,使有机质提高0.1-0.3%,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另一方面,大棚高温导致的重金属及盐渍浮到地表后,在水稻生产时,经水的沉淀,可解决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并使重金属下沉,防止产品重金属超标。

4.6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在稻菜轮作种植模式中,水稻的产值达2.1万元/ hm²,蔬菜的产值达15万元/ hm²,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提高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此种模式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稻菜水旱轮作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减轻土传病害和有毒物质的积累,防止土壤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中各种有机质得到转换,能充分利用,达到了节本增效生态循环的目的。

稻菜轮作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有效的解决了粮菜争地的局面,提高了土壤利用率,达到了粮食稳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川南丘陵地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下一篇::荣县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网站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友 情链接| 版权申明| 管理登录
荣县农牧业局主办 荣县农业科教站 承办 蜀ICP备10021730号-3 信息6492条 点击6559256次 ©荣县农业科教站版权所有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