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养蛙创业闯出一条致富路
王春平是我市的一名80后农民工,在外打工十多年的他看到家乡的发展前景较好,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农民自主创业,2012年王春平毅然回到家乡养蛙创业。就是这么一闯,王春平竟然闯出了一条年产值200万元的致富之路。
2017年7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荣县来牟镇鸽子村王春平的青蛙养殖家庭农场,看到一大片覆盖着纱网的大棚下全是一个个小水池,水池的周围被白色的渔网包裹着,网里就栖息着密密麻麻的的青蛙。记者走进大棚后,一只只身披绿衣、头大眼圆、活泼机警的青蛙正呱呱叫着,察觉有人到访纷纷跳入水中。王春平告诉自己,青蛙喜欢白天睡觉,晚上活动,一旦听见声响便立刻躲避起来,而搭建这些网是为了驱除青蛙的一些天敌,同时给它们一个安静的环境,还能让它们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王春平告诉记者,萌生养殖青蛙的想法主要源于青蛙的效益。
王春平说,“养青蛙比养鱼的利润要高很多,担同样的风险,为什么不选择利润高一点的项目呢,所以我选择了养青蛙”。
采访中,王春平告诉记者,青蛙的肉质鲜美,在餐桌上越来越受欢迎,价格也高。但是野生青蛙是国家保护动物,根本不允许食用,现在养殖青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他回乡创业就认准了养青蛙这条路子,2012年,他购买青蛙苗,在自家屋后尝试青蛙养殖。由于不懂技术,没过多久,王春平池塘内的青蛙因出血症全部死亡,损失一万多元。可是王春平并不认为自己选择的养蛙之路行不通,凭借一股韧劲,王春平把自己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养殖场和书桌前,他查阅了许多书籍,认真研究青蛙养殖的方法,并向有养殖经验的前辈请教,在实践中摸索总结。2013年,王春平攻克了青蛙出血症,在养蛙之路上取得了成功,还赚了5000多元。2014年,王春平一举投入五十万余元,在荣县来牟镇鸽子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修建了一个60多亩的标准化青蛙养殖基地,这个基地有120多个池子,每个池子能产青蛙500至600斤。
王春平说,“目前,蛙的价格一直保持在二十七八元的样子。蛙在紧张的时候,卖到三十一二,三十四五元都有,这说的是批发价,零售价基本是在三十多元,最高的时候要达到四十多元。我们一般没有走零售这一块,主要走批发这一块,因为我们的量比较大。一般我们批一次都是五六千斤的样子”。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王春平青蛙养殖基地的青蛙实现了自繁自养,王春平运用科学的理念、先进的技术,使得基地的青蛙年产值高达200万元。由于养蛙成功,附近各村乃至周边区县的人都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如今的王春平有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饲养青蛙的方法,养殖之路越走越宽,养殖规模也从最初的1亩发展到了如今的60余亩,基地年产青蛙7万余斤。
王春平说,“我们现在想联合周边想养青蛙的朋友,一起来成立一个合作社,把我们青蛙的市场做大做强”。
对于现在取得的成绩,王春平没有坐享其成,他认为,一个人发展成不了“气候”,所以现在只要有想发展青蛙养殖的,他都会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养殖户,让养殖户们少走弯路。对于未来的发展,王春平信心十足。